由香港大學氣候與碳中和研究院(ICCN)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5 香港氣候論壇今早隆重開幕。一連兩日的會議,匯聚來自海內外的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及業界精英,共同探討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及應對措施,以及香港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在綠色科技、綠色金融與各項政策的支持下,持續探索創新實踐帶來的龐大機遇。
國家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先生指,國家已構建完善的碳排放權交易法規制度體系,並完成首批自願減排量登記,有效管控全國60%以上碳排放量。他表示:「香港是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擁有完善的金融體系和監管機制,希望香港充分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優勢,深化碳市場國際交往合作,把國際上先進的實踐做法引進來,把中國碳市場好故事講出去,更好融入全國碳市場發展大局,為推動實現國家雙碳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香港特區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先生在論壇上分享到多項政府在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支援措施,並會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結合綠色科技和金融提高效率。他說:「工業化改變世界。它在許多方面改善人類的生活,同時破壞地球維繫自然生態世界的微妙平衡。碳中和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卻是唯一的選擇。為了我們的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讓我們擁抱綠色轉型,攜手共建新的生態文明。」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則呼籲各地的研發機構加強合作,推動綠色科技的創新與應用:「隨着環境氣候越發受到擾亂——從極端天氣到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我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以科學、政策和集體行動重塑我們的未來。在香港這個環球東西交滙的城市,其獨特的定位加強了亞洲在全球氣候議題上的話語權,也有助我們提出可以跨越國界的解決方案。」
論壇首日還設有多場專題討論,主題包括「環球碳市場與香港的機遇」和「香港在支持全球南方能源轉型中的角色」,聚焦綠色低碳經濟、碳達峰、碳中和及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等議題。與會專家和嘉賓均認同全球必須加快行動,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綠色轉型,才能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
明日(3月25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將出席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探討人工智能和綠色科技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香港大學副校長(學術發展)宮鵬教授亦會與多位來自環球學術界及行業的專家,討論人工智能如何成為綠色科技發展的新引擎,並探討最新的節能減排技術與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
今年是第二屆的「香港氣候論壇」。去年4月首次舉辦的主題為「大灣區—氣候行動與合作」,來自香港、內地及美國加州等地的政府代表、學者和專家深入討論推進碳中和目標、加強地域和綠色金融等議題。
有關「香港大學氣候及碳中和研究院」
香港大學(港大)氣候及碳中和研究院(Institute for Climate and Carbon Neutrality,簡稱 ICCN)致力成為全球著名的氣候科學研究院,其重點包括研究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影響,以及開發減緩和適應這些變化的戰略和技術。研究所同時致力於促進香港與中國大陸、粵港澳大灣區及其他鄰近地區的聯繫與合作,推動綠色科技的創新與交流。
傳媒查詢
請聯絡港大氣候及碳中和研究院(電郵: iccn@hku.hk)